我有个朋友叫老李,在长沙开了一家小电子厂。早些年,这家企业规模挺大工业和信息化部毛伟明,发展得不错。不过,从2018年开始,他们遇到了不少麻烦,经营状况变得很艰难。
那个夏天过得格外不容易,材料成本猛增了四成,客户要求却大幅减少了六成,老李因此连续多晚都睡不好,头发也白了不少,一天深夜,他偶然看到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毛伟明在湖南那边视察的情况——这位部长特意去了私营企业那里工业和信息化部毛伟明,着重提出要改善企业发展的环境
制造业如何挺过寒冬?
老李决定全力一掷。2019年开春,他带着核心技术人员去参加了工信部举办的智能制造研修班。在长沙高新区学习的地点,毛伟明特地过来考察,针对企业反映的"资金获取困难"状况立即提出了指导意见。三个月之后,老李成功申请到了500万元利率优惠的信贷支持。
毛伟明提出的数字化升级想法启发了老李。老李淘汰了两条过时的生产线,通过借款购置了自动化检测装置。2020年疫情最厉害的时候,正是这个系统让工厂维持了百分之七十的运作水平。
中小企业怎样抓住政策红利?
去年浏阳有个"专精特新"企业会议,老企业被选为代表发言。他至今记得毛伟明当时说过的话,那就是要给小企业足够的发展机会。如今这家工厂不仅没倒闭,还成功获得了军工产品的合作资格。
前两天用餐期间,年近花甲的李大爷眼含泪水表示,倘若错过了那次政策机遇,他毕生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至今手机里还保留着工信部的政策信息公众号。
屏幕前的各位企业家,你们在日常管理中是否碰到过相似的难题?如果有的话,可以在留言区讲述你的发展经历。若觉得此篇文章内容有价值,不妨点个赞或者加入收藏夹,再转发给其他有需要的人。别忘了关注我,下一期我会继续介绍"专精特新"公司的实际操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