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和老张见了面,他聊了在河南省工信厅电子政务办的工作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电子政务办,让我对政府信息化发展有了新的看法。老张在机关单位做技术工作很多年了,他的经历可以看作是政务数字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电子政务办具体负责什么工作?
老张2016年进入驻马店市工信局工作,当时电子政务办还是个条件很差的单位——没有正式的编制名额,缺少专门的经费支持,也没有配套的完整信息系统。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省工信厅和市县层面的信息传递,具体工作就是整天在各种业务平台之间手动转移数据。2018年第三季度编制统计报表时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电子政务办,7个人连续工作了整整两周,最终才处理完38个部门的数据汇总任务。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难在哪里?
变化发生在2020年。河南省当时推行"一朵云"计划,命令所有机构的信息系统都转移到云端。老张清晰地记得,4月15日那天,厅长在会议中强调:"若思想不转变,就要更换人员"。然而,在具体执行时,他们面临三个主要困难:各个部门的数据格式不一致,旧系统改造需要高昂的费用,业务部门普遍存在抵触心理。曾经有一次,前往某个单位处理系统联调事宜,那位科长的反应颇为激烈,当场将茶杯扔在地上,言辞激烈地质问:"我们沿用十载的系统,怎能说变就变?"
政务数据如何实现互联互通?
关键的转折发生在郑州"7·20"的暴雨灾害事件上。在那次事件中,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无法互通,导致救援行动的调度出现了延误。这一情况促使老张的团队找到了发展的机会,在省级部门的支持下,他们着手创建了"工信通"平台。为了确保平台的顺利运行,他们实施了三项统一措施,分别是规范数据接入的规则,整合用户的身份验证机制,以及强化整体的安全保障体系。如今通过电脑即可查询到全省一万二千家规模以上企业的即时运作信息,去年疫情期间借助该平台,实现了三天内完成全省防疫物资的调配工作。
电子政务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便利?
老张最得意的是去年推出的"豫企码"。这个平台整合了22个部门的涉企信息,让企业办理事务的文件数量从18份降低到3份。南阳一家化工厂的负责人特地来办公室表示感谢,他说以前拿安全生产许可证要等半年,现在三天就能拿到电子证书。截至目前,该系统已经帮助企业节省了56万次奔波,节省开支超过2亿元。
未来电子政务发展方向是什么?
老张的团队目前正致力于推进"智能审批"项目。之前我去过他的工作地点,注意到墙上有张进度图,上面写着要在六月三十号之前完成十五项常见事务的即时处理。他提到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是研究区块链技术在资格相互认可方面的运用,这让我回想起他经常说的话:电子政务的核心不是简单地把纸质材料转换成数字形式,而是要彻底改变政府提供服务的模式。
离开之际,老张向我展示了他们新赢得的全国数字政务创新奖杯,那是一座荣誉的标志。这个团队原先只是处理数据的部门,如今正借助科技力量,在河南地区悄悄推动政务服务环境的革新。倘若你认识从事政府系统工作的同事,不妨把这件事转告他们,也许下一次的突破性进展,正是源于大家的思想碰撞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