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阳的创业人员中间,老王的印刷作坊曾经是个令人遗憾的案例。他拥有两千平方米的旧式厂房和几十名员工,但业务量却逐年下滑。去年冬天,他坐在工厂大门口连续抽了半包香烟,手里紧紧攥着水电费通知单,身体因为焦虑而微微颤抖——如果再不寻求改变,生产设备恐怕会被当作废料处理掉。
工业和信息化局能做什么
转折点是在去年三月。当时南明区工信局的支援人员到访,看到他们陈旧的订单处理软件后表示担忧,认为那样操作每承接一个任务都会亏损。老王起初觉得政府部门通常只负责监督,没料到对方拿出平板设备,当场演示了惠企政策申请系统,指出“你们可以申请智能制造补助,也能获得数字化升级的财政支持,这些资格都满足”。
办理资金补贴麻烦吗
老王挠了挠头顶,心想好事不会自己找上门来。第二天他鼓起勇气拿着材料来到行政服务大厅,5号窗口的年轻女子给了他一张单子:公司信用记录证明、计划实施可行性分析、仪器购买协议……“网上能查的都不用拿来,需要哪样直接说清楚,确保不会让你白跑一趟。七天之后,申请资金的材料确认收悉的信息会发送到个人手机,他反复确认那行"已递交至工信部门进行审批"的提示,多次揉搓眼睛仍不敢相信。
数字化改造有啥实际效果
改造过程比预想的简单多了,工信局推荐的技术服务商带着工程师到工厂驻扎了半个月,把原先用手写的出库单改成了扫码系统,油墨配料也装上了智能传感器,使用那天,老王盯着电子看板上跳动的数字吓了一跳,裁切工序错版率从12%降低到了0.3%,以前要三天才能完成的急单,现在48小时就能出货。
政策申报要等很久吗
从提交申请到首笔改建款项到账南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一共历时四十五天。那天财务部的张先生突然闯进办公室喊:“资金到账了!总计380万元!”老王猛地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并非因为舍不得钱,而是回想起上一年为了筹集二十万元周转南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不得不挪用了原本给儿子结婚买房的首付款。如今生产车间新安装的自动化模切设备运转顺畅,承接跨境电商的订单也不再需要熬夜加班了。
端午节快到了,老王准备去工信局赠送一面表彰旗,但帮扶人员却挥手笑着说,只要带两箱他们最近生产的环保纸袋就可以了,这些正好能作为外资企业考察团的纪念品,同时也能替你的工厂做做宣传。现在他又租了旁边1500平方米的厂房,上次喝酒的时候,他用手机给我展示了,上周上海的大客户来考察的时候,就特别欣赏他们这种数字化管理方式,结果当场就签下了800万的年度订单。
如果在南明区开展经营,掌握优质计划却面临技术瓶颈和资金难题,可以考虑前往区政务服务中心二楼的技术改造服务点进行咨询。不要像老王过去那样固执己见,相关扶持措施其实就在眼前。如今他的工厂外墙涂成了白色,入口处竖立着“南明区数字化转型的标杆单位”的标识,每天清晨都能听到他高声召集:“大家振作起来!今天工信部门要带考察组来视察!”
点过这篇文章的领导都表示满意,留言区谈谈你做生意时遇到的问题,保存这些实际经历以备参考,留意我后续介绍更多支持企业的措施。读完后请把内容分享给正在调整方向的前同事,或许你的一次轻点,就能让他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