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约老周吃饭陕西省安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了解到他安康工信局经历了一场艰难的挑战。这位在安康鼓楼街工作的老同学,讲述这段往事时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工业园区的困境如何突破
去年三月,安康高新区的十多家工厂联合递交了报告陕西省安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反映物料开销和运输开销让他们倍感压力。老周他们连续观察调查了两个星期,发现这些厂的供应链运转不畅,好比旧式纺车上的零件都在闲置。最让人头疼的是,当地缺乏一个功能完善的工业网络平台。
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
有家生产经营富硒食品的公司,其生产车间依然采用人工方式登记制造信息,工信部门从中协调促成,引进了智能化生产体系,此后,人们借助手机即可掌握全部生产线的运行状况,去年双十一期间销量激增时,该企业生产线自动调节生产能力的状况,在全省范围内成为了推动数字化转型的示范窗口。
政企对接的实际效果
上个月,我参加了他们组织的银企交流活动,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位经营毛绒玩意的老板。这位在五里镇经营了二十年的老手,当场获得了三百万低息资金支持,目的是为了更新环保设施。老周提到,在协调会议期间,各家金融机构的代表抢着展示意向的场面,"比菜市场中讨价还价还要火爆"。
中小企业的政策红利落地
最近他们组织的政策说明活动非常接地气。不再像以前那样死板念稿子,而是拿着计算工具直接到企业,帮它们核算能节省多少税款、可以获得多少资助。例如上周前往恒口示范区,二十多家规模较小的公司立刻就完成了高新企业认定的申请流程。
老周曾经说过一番让人印象深刻的话,他提到他们办公室总是准备着三样东西,分别是雨靴、安全帽和防暑药品,他说如果哪个公司出了状况,他们就能立刻动身。这位当年连做PPT都显得很吃力的文科出身的人,如今谈起“两化融合”和“专精特新”这些概念,熟练程度远超常人。在离开之际,他透露了一个消息,说下个月将带领几家本地的公司前往深圳参展,希望能够抓住东部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望见官署内部通宵不息的灯火,方知"跑堂伙计作风"的实质体现。
如果你认识在工厂工作的人,可以发这篇文章给他们阅读。欢迎大家讨论你们家乡的工信机构工作情况,如果评论数达到一百个,我就请老周来回答大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