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小型和微型公司成长过程中常会碰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比如资金筹集困难、技术革新迟缓等,而国家工信部颁布的许多措施仿佛是雪中送炭,让一些公司走出了困境。我的一位朋友老周的情况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他的事迹也许能给正感困惑的企业经营者带来一些思路。
企业转型要怎么突破?
老周在沈阳开了一家规模不大的机械加工作坊,工友有六十来个,主要承接汽车零件的代工任务,已经持续近十年了。近些年这个行业竞争激烈,下游的汽车制造企业不断压缩价格,而材料费用却持续攀升。去年春天,厂里的财务状况严峻,几乎不够支付三个月的员工薪资,老周因此夜夜难眠,脱发问题也变得严重。
在人才市场闲逛时,正想找个掌握新技术的工程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无意中听见旁边两个年轻人谈论工信部有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的举措。老周顿时产生兴趣,这措施对自己是否有用?他学识有限,向来对这类正式文件感到吃力,但眼下别无他法,只好硬着头皮让办公室的文员小李嫂子,去工信部的官方网站搜寻相关资料。
申报政策要哪些步骤?
小李嫂子确实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网站的“企业服务”板块里,发现了《关于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谈到对制造业小微企业的数字化升级提供资金扶持。不过,文件里那些“智能制造单元”“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表述,让老周感到十分困惑。
他拨打了文件里附的省工信厅的热线电话,接听电话的年轻人态度很好,建议他可以先申请“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并且介绍了一个当地有工信部认证的公共服务机构。第二天下午,老周驾驶着他那辆二手捷达,前往位于浑南新区的该机构办公地点,利用人家的免费网络,填写了三份注册表。
提交材料已经过去七天了,完全没有消息。老周怀疑是不是自己操作上出了问题。他又回到那个网站咨询,结果发现申请时必须附带一份“数字化升级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不能随便编造,需要计算成本效益,还要阐述技术实施步骤。老周下定决心,花了八千元聘请了一支大学生小组,连续工作了三个晚上才完成初稿,修改了五次才通过初步审核。
政策资金啥时候能到账?
老周几乎要不再抱有期待之际,今年三月十五日,他的银行卡里忽然多了一笔三十五万的入账,留言注明是“工信部专项资金”。他那时正待在工场里观察车床的运作情形,手机突然发出提示音,他颤抖着点击了通知,看了好几遍,高兴得几乎要哭出来。这笔钱正好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他马上就用这笔钱购置了两台崭新的数控车床,月底就能够安装调试并开始生产了。
新设备安装完成,成效非常明显。产品合格程度大幅提升,由原先的82%提高到97%。过去需要三个人负责两台机床,现在一个人就能看管四台。上个月长城汽车到厂进行审核,他们立刻将订单数量增加了一倍。老周现在经常对人说:“之前总认为部门里的规定跟我们小老板关系不大,真正尝试后才发现,工信部的那些政策实际上是为咱们中小企业特别设计的。”
实际上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像老周的公司那样获得好处的机构相当多。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为小企业的进步提供支持,不仅给予财政援助,还提供技术帮助、人员培养等全方位的扶持。倘若你也是小企业的经营者,不妨多留意工信部的措施,也许就能发掘到符合自身公司发展需求的“关键”。有过类似经验的人可以在留言区谈谈,你的公司是怎样借助政策实现进步的?若觉得内容有价值,请进行点赞和收藏,同时可以分享给周围的朋友,以便让更多人掌握这些有助于公司进步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