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老王电子零件厂订单出问题,竟因不符合这一标准?

过去六个月,朋友老王心事重重,头发都白了。他在深圳南山开了一家电子零件厂,专门生产智能手表的充电部件。去年底,他接到一个要供应五千套产品的订单,眼看就要赚到钱了,结果在产品检验阶段出了问题——因为产品不符合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定,样品被客户退了回来。

什么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

老王起初也感到困惑,以为按照国家标准来生产就可以了。后来他了解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标准(简称为“行标”)是针对特定领域的具体规范,特别是像他从事的消费电子产品,需要符合电磁兼容、能效级别等方面的规定,行标的要求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充电模块的闲置状态下消耗的电量,国家标准规定不能超过0.5W,而工信部在2023年公布的《便携设备中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规定》中,特别说明智能穿戴配件的能耗必须控制在0.3W以下。

企业为什么要符合工信部标准?

今年一月,老王拿着被判定质量不达标的检测单,先后去了客户公司三次。采购主管递给他一份材料,指出现在网上商城和实体店铺都只认可工信部的网络使用许可以及CCC产品认证,缺少这两个证明,产品连进入销售渠道的资格都没有。如果他们这批货物无法达到行业标准,先前签订的合同就必须解除。情况更加糟糕,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今年起检查电子配件厂商,邻近的一家小型工厂因为标准不统一被罚了20万,还因此被列入了不诚信名单。

如何快速满足工信部标准要求?

老王非常着急,嘴里都起了泡,当天晚上就联系了专业的检测公司。检测人员告诉他,故障是在电源控制芯片那里。他之前使用的旧型号芯片耗电量大,建议换成符合《电子信息产品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工信部2022年第5号公告)标准的新款芯片。二月份的时候,老王停工三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让技术部门修改电路图纸,然后买来新的芯片进行样品制作。他那个时期在作坊里连续七天没离开,凌晨两三点还在调整电阻的数值,眼镜镜片落满了焊接的金属粉末。

符合标准后企业有哪些变化?

三月份快要过完了,新样品最终通过了检验,实际待机时耗电量为0.28瓦,比行业规范的标准还要小。购买方不仅同意了下单,还自行把要买的数量增加到八千件,说是因为符合行业规范的商品在招标竞标时更有优势。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当地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听说了他的改进过程,主动找上门来要申请“技术更新换代补助资金”——原来符合最新行业规范的公司能够获得15%的科研经费支持。老王最近经常跟人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过去他认为标准是限制,如今他领悟到,标准其实是帮助企业把遵守规定的支出,转化为市场领先的优势。

现在老王的作坊挂了“认真依照工信部要求”的牌子,作坊内新贴了《通信行业规范汇编》。上个月他去了行业展览,带着有合规证明的商品刚展示出来,就有三家网络购物平台的采购人员看中了。用他的话讲:“以前总是去追订单,现在达到了标准,订单就主动找上门了,这就是‘达标带来的好处’啊!”

要是你的公司也碰上那样的问题,可以在下面说句话,老王弄的《工信部电子信息产品标准清单2024版》可以不要钱地给你,要是觉得好,记得按一下喜欢和存起来,也发给要的人。

地址:济宁市汶上县中都街道政和路868号 电话:0537-7212416 开放时间:周一到周五8:30-12:00,14: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