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制造企业规范出问题忙整改,11号令对生产流程影响几何?

老周最近非常忙碌,他管理的电子制造企业因为一些规范上的问题,客户的合作被暂时中止了,他们每天都要忙到深夜进行整改。老周是厂里品质控制方面的负责人,他向我抱怨说,以前认为符合规定是法律事务部门的工作,现在才明白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有可能出问题。如果你从事科技制造行业,那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第11号文件,即《管理办法》的最新修订,建议你花几分钟阅读老王的经验教训。

11号令对生产流程的影响?

这件事得从去年十月讲起,那天余杭区工信局的人来检查,在SMT贴片车间发现了两份重要的物料检测记录不见了。老周当时还强辩说:“供应商的材料都齐全,抽检肯定不会出问题。”执法人员随后拿出了11号令的文本,第三章第十六条清楚写着“重要的电子元件必须保存所有批次的检测材料”,当场就给了他一张整改通知单,要求限期改正。

工业和信息化部11号令_工业和信息化部令31号_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5号

往后半个多月,老周和同事们着手进行资料核查。堆积如山的七千多份过往凭证,仅挑选符合十一号法规第十四条“产品全程可追溯”标准的资料,就耗费了三个通宵时间。最棘手的是某个型号的感应器,因为供货商破产,导致二零二二年第三季度的检测记录缺失,最终只能依照十一号法规第二十三条“资料无法修正时须开展风险分析”工业和信息化部11号令,花费二十多万实施全面复查。

企业合规成本会增加多少?

整改阶段刚刚结束,新的问题随之出现。合作了三年的海外伙伴忽然寄来《合规审查问卷》,直截了当地询问:“是否完全依照工信部11号令第五章里关于数据安全的规定进行操作?”老周这才意识到,最新规定不仅涉及硬件层面,连生产环节中的数据收集也纳入了监管范围。

为了符合“生产数据加密传输”的要求,他们仅服务器升级就投入了89万元。车间的87台设备,原先的CNC系统无法实现数据匿名化,依据11号文件第八条“制造信息需分类管控”,又额外购置了工业防火墙设备。财务部门核算完总额后非常懊恼,这次升级的总费用几乎等于企业三个月的利润总和。

哪些企业最容易踩红线?

工业和信息化部11号令_工业和信息化部令31号_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5号

今年三月,老周专门查了十一号令的覆盖领域,发现虽然规定比较笼统,但特别限制三种类型的公司,第一是年产量突破一百万台的电子产品制造单位,第二是从事医疗和汽车零件精密加工的工厂工业和信息化部11号令,第三就是像老周这样的为国外公司加工产品的代工企业。

有一个常常被忽视的情况:根据新规定,产品停止销售后,客户资料必须至少保留两年的时间。他邻居家那个专门生产老年人手机的工作坊老板老李,就因为系统里没有预留数据备份的通道,不得不把六千多部机器收回,重新安装数据管理系统。目前老周的工作室内外都贴满了便签纸,上面写满了第十一条命令中那些必须遵守和禁止做的事情。

中小企业怎么低成本合规?

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5号_工业和信息化部11号令_工业和信息化部令31号

上周在茶叶店碰到老周,他气色好了不少。他们先前设计了三项合规措施:首先,借助表格软件解析了11号令的具体条款,各个部门分别负责落实相关要求;其次,创建了内部检验应用,生产班组长每日录入质量信息时会自动核对合规内容;最后,与外部组织签订了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并且借此机会对员工进行指导——这项做法的出处是11号令的补充说明,政府提供专项支持可以报销百分之六十的顾问成本。

车间入口处有电子屏,一直在显示合规指数,这个月还获得了开发区的“合规示范工厂”奖牌。最近有客户来检查工厂,结果当场增加了五百万的订单。老周说,以前觉得合规是浪费钱,现在才懂得这是保护自己的方法。《办法》上说的“建立长效机制”,真是非常划算。

若你从事生产制造领域,请立即参照图片进行自我检查:供应方评估文档是否包含第十一条规定的电磁兼容性测试内容,生产流程的追溯环节能否实现七十二小时内的信息回溯,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是否支持导出满足第十九条规定的电子化记录。对于疑问之处,可在评论区注明所属行业类别,老周会整理各行业适用的检查清单,无偿提供下载。年底评优时,奖金可能会因此增加,请生产总监注意,今年第四季度的国家公务员考试首次将第11号令的执行情况作为加分依据,这个信息很重要。

地址:济宁市汶上县中都街道政和路868号 电话:0537-7212416 开放时间:周一到周五8:30-12:00,14: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