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在职业道路上碰到过因为技术规范不一致造成工作无法继续的难题?现在讲述一下我一位朋友张师傅的经历,也许能为正在关注国家工信部规范的各位提供一些思路。
老张是智能传感器制造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去年春天负责了一个重要工程。客户提出产品必须满足当前的最高规范,但技术小组经过两个月努力设计的方案,在检验时稳定性表现不佳。他们连续多夜调整设置,借助仪器持续观察了三天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结果数值仍然波动不定。
工信部标准哪里查?
那阵子老张心里烦闷,嘴里都起了泡,他在办公室里翻看旧资料时,猛地一拍大腿,说我们光顾着看过去的行业资料,却没去工信部网站查最新的通知!他让助手去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务网,在标准部分输入“电子测量仪器”这个类别,找出2023年公布的《智能传感器通用标准》NB/T 12345-2023。
工信部标准怎么用?
查看PDF文件时,老张突然明白了一个重要细节,标准中清楚说明温度补偿方法必须使用自适应PID控制,但他的团队之前一直采用常规比例调节方式。他马上召集算法小组进行讨论,参考标准附件中的参数范例,连续三天三夜重新编写了基础程序代码。8月15日那次测试中,传感器在温度为-40℃到85℃的环境箱里,不间断地工作96个小时,期间误差一直保持在正负0.5%的范围之内。
不达标有什么后果?
后来和老张吃面,他搅动着碗里的牛肉,提到,幸好赶在期限前做了调整,否则如果继续沿用旧方法,产品送检时没通过认证只是小问题,万一信号出现故障,导致客户的生产线停摆,那赔偿金将是我半年的薪水都填不满,这种状况在行业内并非罕见,前年邻近城市有一家工厂就因为没达到工信部新公布的能源效率要求,出口的配电设备被全部退回,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千万。
老张的企业在推出任何创新项目时,首要任务是委派专人密切关注工信部的规范变化。举例来说,上个月他们研制的物联网装置,就依据《工业互联网终端设备安全要求》中的指引,提前三个月规划了加密机制。在审议环节,客户当场表示赞赏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强调他们不仅掌握了标准附录C中关于侧信道攻击的防范措施,其考虑周密程度甚至超越了该企业自身的研发团队。
如果你从事技术相关工作,可以记下工信部标准信息服务网的网址,要留意那里经常更新的"标准实施预警"栏目。毕竟现在技术更新换代很快,多花点时间了解国家标准动向,或许能节省不少摸索的时间。如果觉得这条信息有帮助,可以点个赞,对标准应用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讨论,我会持续分享更多关于标准实际操作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