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节,我在郑州高铁站碰见了老同学李明,他最近从安阳调回了省城,谈论起在安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工作经历时,眼睛里光芒四射。他在基层工作了三年,从只会撰写理论报告的普通公务员,转变成了熟悉产业和企业事务的专家。
工业城市转型路在何方?
过去安阳以烟囱众多著称,是个以钢铁生产闻名的城市。可李明刚上任时,就察觉到这个老牌工业城市正承受着不少压力。2019年全市规模工业的利润减少了四分之一河南省安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原本占主导地位的冶金和建材行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也从百分之六十八降低到了百分之五十二。有段时间他陪同领导走访了十多家工厂,交谈中经常听到大家表示:"环保政策促使我们必须改变,只是不清楚该转向何方。"
企业技改资金怎么申请?
李明最挂心的是安阳振动器厂。这家省级"专精特新"公司成功研发了智能铸造生产线,但在申请技改资金时遇到了难题。他仔细研究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带领团队集中精力准备材料。去年春天,在专家评审会上,当企业代表用沙哑的声音介绍完创新成果后,700万的扶持资金最终获批,他悄悄地流下了眼泪。
中小企业如何抱团取暖?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李明建议成立"产业互助联盟",帮助许多公司渡过了难关。他安排安钢的废钢渣提供给铸造企业,又让纺织行业协助医疗器械行业生产医用布料。有一次深夜接到文峰区口罩机械零件厂的求助,他马上联系开发区三家机构,让大家共用数控设备河南省安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及时解决了他们的困境。这些实践让他认识到:产业环节之间的配合并非纸上谈兵,而是需要无数个深夜的沟通讨论才能实现。
传统工业区如何留住人才?
在促成安阳工学院和当地公司合作开设"定向培养班"的过程中,李明总会记起一位已离职的技术人员。那位青年曾表示:"并非不愿意为家乡做贡献,只是本地缺乏一个像样的实验设施。"如今进入安钢的5G自动化生产中心,目睹90后技师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作业,他终于确信传统工业城市同样能够孕育出"创新型的经济动能"。
李明现在上衣的口袋经常放两种物件,一种是翻旧了的《河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另一种是一板快用完的胃药。他去年负责制定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得到了省级表彰,而更令他自豪的是,安阳的产业结构调整排名从全省的第15位提升到了第8位。假如他有什么体会,他讲的是要关注国家层面的风向,同时也要体察公司内部的实况。
看到老同学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日常,我悄悄地把这篇感想加进了存档里,希望它也能触动那些对基层生活有共鸣的人,可以把它分享给正经历着人生转折困惑的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