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有承德同乡咨询,传统产业升级究竟是否困难?恰巧我发小老杨去年摸索出些经验,现在就通过他的事例,谈谈本地公司怎样在承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支持下取得进展。
传统机械企业转型难不难?
老杨在双滦区经营着一家零件加工作坊,从事这个行业已经过去了十多年,生产方式一直没有改变,依然采用手绘的设计图,依靠单独的机器进行制造,主要承接附近其他小型工厂的零星业务,订单数量不多且分散。2022年的冬天格外艰难,钢材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费用也急剧增加,仓库里堆积着价值几十万的货物,连员工的工资都快无法按时支付了。有一次我到他的工厂去,看到他正蹲在车间的一个角落里抽烟,机器运转时发出的巨大声响中,他两鬓的白发显得比以往更加明显。
工信局能帮企业做什么?
去年三月,转机悄然发生。老杨在园区管委会发布的公告中,发现了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扶持会议”的信息,承办方正是承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参加了会议,不曾想真的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会议上的专家经过分析,指出他的工厂并非缺少业务,而是缺乏规范化的生产流程。那天下午,工信局的科室主任特地找他谈了半小时,给了他一张“服务清单”,里面涉及政策说明和技术联络等内容,硬是把这个转型的总体思路分解成了他能明白的具体步骤。
申报补贴需要什么条件?
最真切的支持还是资金上的援助。杨先生回到家里立刻开始准备文件:公司的经营许可证明、去年的税务缴纳凭证、技术升级计划……他前往市场监督管理局和税务局办理相关手续时,起初担心程序繁琐,没想到工业和信息化局设立了优先办理通道,有专人负责监督办理进度,材料不齐全时会电话通知补充,最终半个月内就完成了审批流程。他后来了解到,工信部门为支持小型和中型企业,设立了“数字化升级特别补助资金”,他的五条生产线实现自动化,立刻获得了总投入一半的补助,相当于国家承担了五十多万的花费。
智能改造后订单多了吗?
去年夏天设备调试期间,老杨整日待在工厂,与技术团队密切配合。激光打标机替代了手工雕刻,智能仓储系统使库存周转率提升了40%,就连图纸也改为云端共同完成——过去画一张图需要两天时间,现在借助CAD与MES系统联动,半小时就能生成三维模型。这种改进让工人们感到省力,产品精确度从原来的正负零点一毫米提升到正负零点零二毫米承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一家位于石家庄的汽车零件制造公司立刻前来洽谈,单次就订购了二十万件,这个数量超过了他们过去半年里接到的所有订单总和。
企业转型后利润提高多少?
最近同学聚会时,老杨显得特别有活力。他向我展示了数据,2023年的销售额比去年增长了78%,利润率也从18%提升到了32%。他还招了8个大学生负责创新工作。最近他又申请了“承德市专精特新产品”项目,如果成功获得认证,工厂进货的原材料能够得到市内运输的优惠补贴。喝了几杯之后承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他的眼圈变得通红,接着说道,早些时候认为本地的工厂由于缺少监管,但现在明白了,信息产业管理部门实际上是作为后盾全力支持他们的核心单位。
实际上老杨的情况并非孤例,承德市工信局上个月公布的资料表明,2023年全市增加了23家省级“专精特新”公司,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达标程度提高到了65%。假如你从事传统行业的商业活动,不妨去当地的工信部门走一趟,也许下一个像老杨那样的人就是你自己。如果觉得有帮助,请点个赞并收藏,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人,承德工业的振兴,需要技艺精湛的人才和良好的政策共同推动,才能开创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