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钢铁到数字:一个产业人的转型故事
凌晨三点时分,安阳钢铁厂区内,36岁的王志刚揉了揉发红的眼睛,有些疲惫。他担任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厂长职务,已经连续三天两夜坚守在3号高炉旁边。手机上收到通知,环保限产令再次下达,这次需要减少30%的产量……王厂长看着信息,低声自言自语。这位在钢铁领域工作了十五年的豫北汉子,首次觉得事情有些难以应付。
老牌工业城市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2019年的那个冬天非常冷。安阳市工信局举办的“用数字技术帮助传统产业升级”的讲座上,王志刚首次了解到工业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当他看到青岛某钢铁企业利用网络连接设备使能源消耗减少百分之十八的实例后,眼睛瞬间睁得很大。下课后他抓住讲师不放河南省安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急切地问:“这个系统我们安阳也能采用吗?”
政府如何助力传统产业转型?
转变出现在2020年初春时节。安阳市工信局实施的"三项革新"专项经费使王志刚发现了希望。当提交技术改造计划时,工信局产业处的张先生连续三周驻扎在企业指导,协助他们完成了安阳市第一个"5G+智能冶炼"方案的制作。记得第一次系统测试出问题时,张先生带着技术骨干连夜从郑州返回,一直忙碌到天色微亮。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注意什么?
安钢的智能管理平台现在,屏幕上实时更新的信息,已经替代了工人们过去写满煤尘的笔记。安装了197个工业监测设备后,炼钢每吨的综合能源消耗降低了22个百分点,每年因此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8万吨。尤其让王志刚感到高兴的是,这套系统还被安阳市的工业信息化部门,当作了"传统行业数字化升级的典范案例"来推广,并且因此得到了额外的政策支持。
上月出席全省工业进步促进会议期间河南省安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王志刚特意前往市工信部门表达谢意。在走廊里,面对展示"制造业数字化升级方案"的版面,他停留了很长时间。这位原先的硬汉,如今常对人说:咱们安阳的工业,既需要优美的生态环境,也渴望获得数字化的财富。
看完这个转变经历,你有什么想法?请在下方发表意见,参与交流。如果觉得内容有价值,请点击喜欢,转发给更多行业人士,带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