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听制造业同行诉说招工难的问题,尤其是编程和数控这类技术岗位,即使薪资达到行业较高标准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符合要求的应聘者依然很少,这种情况让他们感到很困扰。直到上周和老周一起吃宵夜时,我才了解到他通过三个月的努力解决了这个难题,而事情的关键转折点,竟然与一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颁发的证书有关。
老周在厚街的模具公司担任人事主管五年,今年春天,车间进行了扩建,需要补充十个CNC机床操作员,这个岗位非常抢手。人力资源部门持续关注了三个月的招聘平台,尽管收到了超过一百份求职申请,但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候选人仅占五分之一左右。到了六月份,公司领导层提出了最后的要求,如果再无法招到足够的人手,就必须采用劳务外包的方式,这样会导致费用增加百分之四十。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证书有用吗?
那天老周在车间吸烟处向铣床组的头儿老王发牢骚,老王猛地拍了他一把胳膊,说:“上个月刚来的小李,你还记得?他玩那个Fanuc系统,比那些老手还行,而且他拿着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授予的‘智能制造应用工程师’资格证来的。”这话让老周茅塞顿开,第二天他就马上上网查了那个中心的官网,发现他们认证的数控铣工、工业机器人维护等资格,正好就是厂里正缺的职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怎么报名?
老周当天就联系了市技师学院的培训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他们答应每个月举办一期数控操作工培训班,学员结业考核合格后,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会发放电子证书,整个培训过程都可以在官方平台查到信息。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负责授课的老师是邻近城市一家外资企业的前技术负责人,课程内容里三分之二的篇幅是关于西门子828D系统的实际操作训练。
他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在招聘广告上添了句“如有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相关证明可优先考虑”。起初两天没发现异样,等到修改过的招聘帖子被移到行业资格版块,第三天清晨邮箱就涌入了47份新申请——里面19份附带着鲜红的职业能力证明文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证书含金量?
老周在面试时格外在意,特意让车间技术员给候选人临时出了个编程题。有位叫小吴的姑娘,在持证人员中表现突出,不仅用UG软件半小时就做好了三维模型,还发现了图纸上的三个工艺改进点。后来了解到,她在考证书之前已经干了两年机器操作活,培训时又系统学过工艺文件的编写,这样就把以前零散的经验变成了有章可循的技能。
小吴带领的团队产品不良率比老团队要少十二个百分点,前一个月被授予车间优秀称号。这周老周又从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拿到了更新的“数字孪生技术”资格认证名单,他正在安排让当前的技术人员去提升资质,毕竟相较于盲目招聘新员工,激活已有人才资源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如果你也正为技术岗位招人感到困难,可以参考一下这个认证体系,这个体系挺有用的。老周总经历过工厂停产的困境,他原先觉得证书没什么实际作用,后来才明白,那些真正有价值的资格证明,能够把“大概会”提升到“按标准操作”的水平。如果你想知道详细的报名步骤,可以在下面留言,老周整理的那份报考资料或许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