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从事制造业相关的工作,特别是负责紧急物资调配、情况通报这类职务,那么接下来这个案例需要你认真阅读。这是我朋友老张上个月的真实状况,他从最初的焦头烂额转变为后来的沉着处理,关键在于彻底理解了一项关键法规——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的第九号令。了解他的经历,你可能会减少很多摸索的时间。
老张在本地一家中型机械加工公司担任生产主管,手下有数百名员工和数十条生产流水线。今年早些时候,南方突然遭遇了强烈的倒春寒,他们公司存放关键部件的仓库由于缺乏足够的保温措施,一批精密的转动部件出现了故障,虽然问题不算严重,但若不及时解决,后续的订单履行就会面临困难。
工业和信息化部令 9号是什么?
那天下午,老张在车间里检查工作,仓库主管气喘吁吁地赶过来告知紧急情况。零件出了故障,按照公司规定,需要先向生产部门反映,再逐级上报。可是那天他们老板正好外出参会,几个核心负责人也一同前往。老张立刻决定启动公司内部的紧急应对方案,马上查明故障原因,并着手安排处理措施。干到晚上七点多钟,毁坏的件数、波及的广度大致弄明白了,他这才琢磨,是否还有别的对外汇报的门路。
工业和信息化部令 9号适用范围?
老张有点模糊地回想,似乎存在某个条款,规定从事生产活动的组织,一旦遇到涉及信息产业的紧急事件,就必须按照规定通报情况。不过,究竟是什么文件,该向哪个部门汇报,以及如何汇报,他一时想不清楚。他派办公室小李去查找工业和信息化部令 9号,小李在一大堆政策性材料中翻找了好一阵子,最终找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令 9号,这也就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9号,在2021年就开始实施了。
违反工业和信息化部令 9号会怎样?
老张连忙接过来仔细查看。第九号部门规章里清楚说明,凡是可能干扰行业正常运作、必须由政府部门协助处理的紧急事件,都要依照规定时间和程序向工业和信息部门通报。他们单位遇到的状况,虽然没导致人员受伤害,但关系到核心部件的供给,确实可能影响之后的生产平稳,属于必须上报的情形。
老张这时候后背冒了冷气。回想起来,从察觉到那个情况到现在,时间已经快五个小时了。可是第九号命令里说,针对一般性的紧急事件,最晚必须在事情发生后的四小时内上报。他们虽然正在单位内部进行补救,但信息传递却慢了!他连忙找出第九号命令的详细内容再检查了一遍,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倘若信息传递不及时,又被上级单位注意,那问题就严重了,轻微会被公开指出,严重则可能损害公司信誉档案,今后申请工程、评定顶级评级都会受阻,这绝非小事。
如何贯彻工业和信息化部令 9号?
老张没顾上吃饭,立刻决定不再等待老总的命令,而是按照部令9号的内容来行动。他先让安全科人员依照文件中“突发事项信息报告表”的样式,把事故的详细情况、已经实施的应对措施、可能造成的影响等信息整理完整,保证各项要素都包含在内,一个也没落下。比如事故发生的时间具体时间,精确到了下午2点15分,地点明确是第三号零部件仓库东区,这些细节都写得明明白白。
他本人拨通了本市工信局运行监测协调科的电话,接电话的王科长在听完老张的说明后,首先提出了一些核心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依据部令9号文件中的具体规定来设定的。老张回答得又快又好,提出的办法也切实可行,王科长的态度立马变得温和起来,告诉他要通过“工业和信息化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在网络上进行补充上报,并且告诫他们从明天起每天都要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接下来的几天,老张依照部令9号里关于突发事件处理和灾后重建的指示,一方面安排技术人员加紧检测和分类受损轴承,把还能用的尽快消毒和保温,不能用的马上联系外地供应商紧急调换;另一方面,第二天就向工信局报告最新情况,包括零件调配状况和预计恢复生产日期,没有遗漏任何细节。
过了一个星期,新的轴承准时送到了,生产部门马上就能正常运转了。老板回来之后,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不但没有责备老张,还在管理层会议上特别表扬了他。老板说:“以前总认为这些政府部门下达的指令和措施,跟我们公司没什么关系,是老张这次的事件让我们明白了,这些规定不是随便制定的,确实能帮助我们规范操作、减少麻烦。”
老张把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9号给打印了出来,然后和厂里的应急预案一起装订好,生产、安全、仓库这些重要部门的主管,每个人都要拿到一份,他还要求每个月组织一次学习。老张经常说,不要觉得这些“令”啊“办法”是给我们找麻烦,万一真遇到紧急情况,它们就是重要的参考,按照上面的去做,心里就会踏实,也不容易犯错误。
因此,假如你供职于信息通信产业相关单位,尤其是担任领导职务,最好也抽空仔细研读一下工信部的第九号令。切莫等到问题出现时才仓促应对。部分条款,表面看似微不足道,但在紧要关头却极有可能发挥关键作用。老张的教训值得借鉴。若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可别忘了点赞、收藏,也转发向身边有困难的朋友提供帮助,使更多人认识这个关键的“保护工具”。倘若诸位对于实际操作中仍有疑问,也欢迎在此提出。评论区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