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许多创业者反映政企项目申请非常困难,有的不清楚政策方向导致反复受挫,有的材料收拾得乱七八糟最终错过了提交期限。下面说说老张的经历——这位在制造业工作了十五年的工厂负责人,凭借对相关规定的深入分析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官方网站公示的信息,半年内连拿两个国家级项目补贴的。
企业转型期如何找到政策跳板?
老张的机械作坊在2023年陷入困境。下游客户忽然提出要用自动化生产线衔接订单,可厂里的几台旧机器刚结束摊销,更新至少需要800万。他当时躲进办公室抽烟,烟灰缸里烟蒂堆成了小丘,财务主管天天来告知资金周转困难,急得嘴角都破了。
转机出现在去年3月15号下午。老张刷手机时无意间点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官方网站"企业扶持"栏目里,一篇《促进"小巨人"企业先进制造能力提升的通告》赫然出现。文中清楚说明,针对生产设备自动化升级的财政补助最多能给到三成,提交申请的最后期限定在四月三十日。那个周末老张没有休息,他和技术员一起,把官网2021年到2023年的政策文件全部找出来,进行了归类和整理,结果发现他们工厂的精密齿轮加工技术,正好满足"专项技术突破"的申报条件。
官网信息量太大怎么精准筛选?
老张起初和其他许多企业家一样,认为政府部门网页上的信息非常晦涩难懂——政策规定众多,相关表格复杂,让人难以看懂。4月1日,他特意开车200公里前往省城,参加了工信部举办的政策说明会。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位工作人员,这位工作人员告诉他:关键性文件的前三页必定包含"申请资格"、"扶持依据"和"所需材料"三个主要部分,需要重点关注标注有星号的条款。
回来后他专盯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官方网站在"动态信息"板块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官方网站,了解到邻近城市上一年度有三家与自身规模相仿的公司获得了同批次资助。通过这些公司名称检索企查查平台,参照其产品专利和财务状况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官方网站,这才搞清楚申报文件中的"研发费用比例"并非随意填写,需要附带研发记录簿和审计文书。
政策申报材料如何一次通过审核?
老张他们小组连续工作了三个晚上,就是为了完成那份申请材料,但第一次提交时,在四月二十日就被退回,原因是系统显示“没有检测单位提供的设备性能鉴定文件”。距离最后期限只剩下十天,老张感到非常着急,立刻拨打了网站上公布的专门咨询电话。接电话的王科长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建议,那就是可以参考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官方网站在“资料获取”部分,名为《智能装备检测与认证清单》的文档,若需验证,可参考由选定的五家单位提供的文件,从而无需进行额外的审核步骤。
第三次提交是在4月28号晚上11点半,当时电脑显示状态为"待受理",办公室里所有电脑的屏幕都同时亮了起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官方网站关于审批进展的查看界面。直到五月二十日接到短信告知,老王颤抖着点击了《准备批准的方案通告簿》电子文档,发现他们企业名字位于第二十三号位置,才确信确实获得了二百四十万元补助。
老张的智能生产线现在已经运转起来了,他最近在申请工信部授予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称号。上个月我去访问他的时候,看到他办公室的墙上贴着一张日历,用红笔特别标出了每个月的5号,他解释说这是工信部官网发布政策说明的日期。当时他电脑屏幕正好显示着政策申请的步骤图,那些以前让他觉得很难懂的条款,现在已经成为他最得心应手的指南。
实际上政策带来的好处并非凭空而来,重点在于是否能够像老张那样,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官方网站这个网站能当公司的"行动指南"。如果你觉得研究太累,可以先把网址保存起来,每天花十分钟关注最新消息,也许下一个获得资助的就是你。觉得有帮助的话,记得点个赞或者转发,咱们在评论区讨论一下各企业申请时都遇到过哪些难题?等会儿我再介绍几个实际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