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深圳一家咖啡馆,遇见了老朋友老王,他刚从龙岗的工地过来,工装裤上还留着水泥的痕迹,他担任通信建设工程的项目负责人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建设工程,最近正带领团队铺设5G基站的光缆管道,这项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通信建设工程中的管道铺设标准
这次算是被管道深度问题给难住了,老王猛灌了一口咖啡。按照工信部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城域主干光缆的埋藏深度必须达到1.2米。然而,实地考察时发现,某路段地下0.8米的位置正有地铁供电电缆,导致项目停工了两周。
光缆施工的安全防护措施
他们先后与城市管理者举行了三场磋商会议,这让我联想到去年郑州遭遇罕见洪灾时,那些依照标准建造的通信线路保护程度比正常情况高出了三成。老王的施工队伍最后选用了地面无损掘进工艺,在确保与现有设施安全间隔的前提下顺利进行了作业。这种施工方式虽然使得开销多了十分之一五,却成功防止了对既有城市基础设施的损毁。
通信建设工程的验收流程要点
上个月尾验收环节出了点状况。监理方指出人手井防水层涂刷的厚度相差0.3毫米,老王立即拿出工信部最新更新的《通信管道建设与验收标准》。该标准把相关允许偏差从±0.5毫米改成了±1毫米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建设工程,由此避免了重新施工,节省了二十多万的费用。
老王他们现在在坪山区负责新的项目了。他提到,工信部最近大力推广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非常管用,可以实时掌握施工车辆的行进路线和材料的消耗情况。尤其是在快要进入雨季的时候,系统自动发送的防汛提醒帮助他们提前搬走了价值八十万的设备。
如果你从事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不妨保存这份根据实际经验编写的注意事项。在评论区讨论下你们如何应对不寻常的地质状况?我会持续关注,后续将介绍通信线路穿越铁路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