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和一位在国防工业领域工作的老朋友老张闲聊,他分享了一件颇为引人入胜的经历。去年冬季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指导意见,他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经营的那家生产精密组件的工厂,面临过严峻的生存考验。听完他的叙述,我顿时领悟到,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颁布的《关于推动军事与民用产业协同进步的若干政策》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军工企业如何申请民参军资质
老张的工厂原先主要生产民用机械设备零件,其实技术积累相当扎实。去年十月,他了解到有个军工项目正在公开征集供应商,条件正好符合他们生产的高精度齿轮。他跑去了解后才发现,自己没有"军转民"的资格认证,连参与投标的资格都没有。他跟我讲起当时急得连嘴唇都破了,厂里三十多个工人都在等着发工资呢。
民营企业参与军工项目有哪些优势
后来情况有了变化。今年三月,他们所在区域开展了关于那份《意见》的学习活动,张先生这才猛然醒悟——民营企业在为军工产业提供支持时,不仅可以获得税费方面的优惠,还能领取技术进步的资助。最让张先生感到兴奋的是,文件中特别提出要简化民营企业的加入条件。他表示那天晚上,把相关材料反复研读了多次。
军民融合政策能带来什么实际好处
上个月重访老张家工厂,情形大不相同。车间里增加了两台五轴联动加工设备,员工人数也增长到五十余人。最让他感到自豪的是,如今已获得三级保密认证,正在为两家军事机构提供产品支持。他现在经常向他人炫耀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指导意见,认为军民融合这项政策如同及时雨。
中小企业怎样把握军民融合机遇
老张归纳了若干做法:首先需要吃透政策文本,他们特意聘请了退休的国防工业专家做指导;其次要愿意在品质管理上增加开支,仅认证环节就耗费了半年时间;最重要的是要主动建立联系,他们加入了本地的军民结合产业组织。
看到老张如今精神抖擞的模样,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这份《指导意见》确实为像他那样的公司打通了发展渠道。他最近经常告诉我,计划来年再拿出200万进行技术创新,力求获得二级资格认证。你们认为,这样的政策值得肯定吗?
觉得内容有帮助的朋友,请记得将它收藏或者转发出去,在下一期,我会请老张来详细说明申请资质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