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朋友王磊最近遇到了些麻烦。他在山西省吕梁市经营一家老式的铸造作坊已经很久了,去年八月份省里召开了"工业和商业发展会议"之后,他猛然醒悟到,自己作坊里那种原始的铁冶炼方法已经远远落后于当前的要求了。
传统工业企业如何数字化转型
上周三深夜,王磊通过语音信息向我咨询,询问我是不是从事互联网行业,让我帮忙评估一套MES系统的报价是否合理,当时他告诉我需要查看。第二天我到他的工厂里进行实地考察,发现车间内仍然存放着八十年代生产的老式冲天炉,而办公室里连一台性能尚可的路由器都配备不齐。
九月中旬,事情有了变化。太原市工信局安排了一次"两化融合"的现场活动,王磊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参加了。参观完山西重机的数字化生产场所后,他跟我说山西工业和信息化,他们那种原始的手工作坊式生产方式,简直太不可取了。
山西企业如何申请技改补贴
回到工厂,王磊马上开始准备"省级技术改造专项"的申请,光是材料就整理了三十多页。他后来笑着对我说,多亏了工信厅的工作人员有耐心,逐条指导他填写了五次申请表格。今年三月份,他们公司最终成功获得了180万元的政府支持。
铸造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痛点
改造的进展很不顺利,新安装的智能铸造设备在运行一周后出现了故障,控制系统的程序经常和机械臂发生冲突。记得清明假期的时候,王磊气喘吁吁地打电话告诉我,从德国过来的技术员说工厂的工业网络传输速率不足,这可怎么办。
六月份我再次到访那家工厂时,生产车间已经焕然一新。所有二十七台机器都成功接入工业互联网系统,控制中心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生产信息。现在接到的订单都能向客户承诺达到正负零点二毫米的精确度,王磊边说边拿出手机,向我展示了刚获得的太重新能源齿轮箱项目合同。
最近传他们公司入选了“山西省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的储备名单,王磊显得特别有冲劲。上周末吃饭时他拉着我聊工业大数据,那股激动劲儿,跟以前在大学追求心仪的女生时一样热烈。
山西省的制造业升级还在进行中,像王磊这样的勇于冒险的企业家越普遍,这个老牌工业区的复苏就越值得期待。如果你觉得这段经历对你有所触动,请多加关注和分享山西工业和信息化,在留言区谈谈你们领域在数字化进程中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