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和老张见面,谈起他最近在工信部电子一所的工作情况,我这个旁观者听得很有兴趣。他过去在实验室操作示波器,是个技术爱好者,现在却穿着西装在政府部门工作,这种转变太令人惊讶了。
电子一所到底是做什么工作的?
老张用咖啡和饼干比划了一下,形容他们像是电子情报领域的总枢纽。前年他们小组编撰了《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指南》,汇总了七百多家公司的漏洞信息,这份资料最后变成了制造业网络安全的官方规范。最让他感到骄傲的,是把这些看起来很复杂的技术要求,改造成了企业可以直接应用的指导手册。
进电子一所有什么硬性要求?
2023年春季招聘期间,人力资源部门接收了八百份个人求职材料,最终录用的不足二十位候选人。老张指出,除了必须具备的硕士学习经历这一基本条件外,决定录用与否的关键因素是"对相关政策法规的深刻理解"。他向我展示了今年新入职人员的背景资料:有参与撰写全国人大代表提案的博士生,也有参与国家级产业发展规划项目研究的出站博士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1992年出生的男士,他曾经被某个省级工信部门临时借用,对当地产业政策掌握得非常全面。
电子一所的待遇高不高?
谈到钱的问题,老张露出笑容,从口袋里拿出手机,说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一研,上个月刚接到单位推荐去乌镇开会的消息,这种差旅经历比看工资单要带劲得多。虽然固定薪水参照了政府机关的标准,不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一研,额外的人才补贴、重要的项目奖金、参加行业研讨会的开销等,算是另一份不透明的收入。最要紧的是,他们负责制定的规范,常常决定了价值千亿的产业领域里技术发展的方向。
老张告别时说了一件趣事,讲的是他们去年搞国产工业软件适配测试,一个行业领先的公司把研发总部从别处迁到了西三环,主要是为了方便和他们的办公室走动。他感到最满足的,是看到自己亲手写进报告的内容,正在实实在在地影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昏暗的路灯光线里,他眼镜片上闪着光,一瞬间仿佛又变成了当年那个在实验室里通宵调试数据的年轻小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