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老王喝茶,他忽然从公文包拿出份红头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说我们厂这次技术改造能获批,全靠原材料工业司的新规定,这个在河北邯郸做了二十年轧钢的老厂长,说话时手指还不停在文件附件的流程图上移动。
传统建材企业如何搭上政策东风?
去年环保督查团到访,老王的螺纹钢厂几乎停业整顿。三月在郑州进行的行业会议上,原材料工业局负责人那句"并非要扼杀企业,而是要引导企业升级",促使他连夜修改了申请文件。如今他们用矿渣制造的环保胶凝材料,已入选工信部第二批绿色建材试点名单。
技术改造项目申报有哪些隐形门槛?
过去一直认为那些中央直属机构难以企及。老王拿出记事本给我看去年九月的安排:周二的行程是在西直门宾馆参与规范说明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周四则在单位401室商讨产能调换计划。经办人明确表示我们提交的文件中关于"单件产品耗能"的计算方式不符合GB/T23331规范,倘若没有这次当面磋商,相关材料就得返工重写。
中小企业怎样获取行业政策信息?
老王觉得今年单位上线的那个"新材料产业数据系统"特别方便,以前想查行业产能信息和技术准入要求,得跑十几个部门,现在只要登录这个系统,就能看到最新版本的数据。他们上周还通过这个系统找到山东一家研究机构,一起申请的稀土耐候钢项目现在已经到了试验中期。
离开之际老王特意叮嘱我要留意下个季度的行业大会。听说原材料工业司正在探讨修改《石化化工行业规范条件》,他们厂打算利用这个机会把积累多年的特种钢生产技术推广到高端设备制造行业。这种情形可能天天都在发生,不过只有当政策优势切实变成企业运营的燃料时,我们才能真正体会"放管服"改革所蕴含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