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我和在罗平县工业经贸和科技信息化局供职的老同学张明相约吃火锅了,谈起他最近的工作情况,这位一向稳重的老同事,话头一下子就打开了。
罗平县工业信息化发展遇到什么困难
去年第三季度我们进行行业考察时,了解到全县共有17家达到规模标准的企业,其中9家存在机器设备老化现象。张明正吃着毛肚,他接着说,情况最糟糕的是那个农业机械制造公司,他们还在使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冲压设备。每当工人们操作时罗平县工业经贸和科技信息化局,他都会感到十分担忧。
科技信息化如何助力产业升级
去年十一月,他们单位推行了"智能制造三年规划"。张明清楚记得十二月八日那天,他们陪着技术专家去那家农机厂现场调研。借助物联网技术和数控装置罗平县工业经贸和科技信息化局,如今车间里不再有老师傅挥动大锤的情景了。
工业经贸局为企业做了哪些实事
让我没想到的是,张明最得意的事情不是技术革新,而是他们建立的服务渠道。他们上个月协助三家小型企业进行了首次跨境网络销售,其中一位卖火腿的经营者当场就感动得流泪了。
信息化建设带来哪些改变
谈话接近尾声时,张明向我展示了他们最近推出的"智慧园区"监管系统,这个平台借助手机可以浏览整个县域工业园区即时产生的信息,这种便捷性在两年前还只是空想。但他也坦诚表示,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是那些既熟悉行业知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综合性人才。
离开热气腾腾的餐馆,张明忽然接到公司打来的紧急电话,于是急忙赶往办公室。行走在罗平的大街上,望着路灯旁边"产业振兴家乡"的醒目字样,我忽然领悟了这些基层人员的执着。倘若你也关心地方经济的进步,不妨在下面分享你家乡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