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最近半年来一直闷闷不乐的,在红古区开了一家小型的五金加工作坊,机器设备都挺陈旧的,客户订单也不多,手头钱不太宽裕,几乎要支撑不下去了。就在今年三月份刚开始的时候,他无意间走进了红古区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情况才出现了变化。这个区里负责工业信息化建设的机构,变成了让他的作坊重新焕发生机的关键帮助。
红古工信局能帮企业解难吗?
工厂最近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合同,客户不满意他们的制造速度红古区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认为无法按时完成订单。老王坐在厂门口抽烟,望着那些生锈的机器唉声叹气:“更新设备需要数万元,可是贷款申请没人愿意批准,感觉日子很难熬。”这时邻居老张走了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建议:“你可以去区里的工业信息管理部门咨询一下,我表哥的食品公司在去年就是通过他们申请到数字化升级的资助。”
老王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第二天上午就到了区政府办公场所。三楼工信局的办公室里,张伟负责人正看手里的财务材料,半个钟头后便点明了症结所在:你们遇到的难题不在于机器设备,而在于生产环节没安排好。我们这里提供“工业互联网诊断服务”,可以无偿帮企业做数字化检查,先找找哪些地方能用少量投入办成大事。
红古工信局如何助企业转型?
3月15日,老张提及的那个专家小组如约而至,三名佩戴镜片的技师携带便携电脑进入工厂,在车间内持续观察了两日,详细记录了设备每日闲置时长,以及工人在更换模具上耗费的时间,并将这些数据汇总到清单之中。过七天约老王碰头,递给他一份《怎样让生产更高效》的文件:更换电机要花八千元,装上节能的感应器能省下不少电钱;至于用MES系统,不用一下子全搞,先上基础版来控制订单,我们联系的上游合作商能拿到优惠价,再加上政府还有三成钱的补贴。
老王对合同内容有些将信将疑,还是签了字。没过几天,四月份刚开始,工信局的专人就陪着银行客户经理来到他们公司。对方解释说这是“转贷通”这项政策,他们符合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资格,可以拿到五十万的额度,而且利率比市面上要低两个百分点。张主任还特别交代,设备改造的补贴申请材料他会帮忙跟进红古区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下周三提交上去就可以了,错过了这一批就要等到明年下半年了。
红古工信局服务效率怎么样?
老王感到特别意外的是运作速度。5月12日系统启用那天,服务提供方的人员在调试机器,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竟然派了一位工作人员到场监督了一整天。这位工作人员小李对老王说,这个制造执行系统必须让工人们掌握使用方法,否则投入的资金就浪费了。他接着说,下周他们会举办“先进制造技术学习班”,可以免费派技术员去参加,并且提供饮食和住宿。
六月份的订单数量猛增,原先三个人照看十台机器已经忙得不可开交,如今借助系统自动安排生产,哪个任务该分配到哪台设备、什么时候能够完成全都清清楚楚。月底结算时发现,电费开支减少了百分之十八,订单完成时间也从二十五天压缩到了十五天。那位流失的重要客户得知这个消息后,主动重新建立了联系,八月达成的价值一百万元的订单,让老王高兴得在车间里给每台机器都系上了红绸带。
前些日子在区里举办的“公司经营交流会议”上,王师傅以企业转型的代表身份进行了讲话。会场里,二十多位经营状况与他去年相似的工厂主正唉声叹气,他拿着手机展示了生产管理系统页面:你们瞧,刚揽下的这份订单,系统自动提示原料即将告罄,搁以前,因等原料而停产是要亏掉老本!这些技能都是区工信局亲自指导的,现在我的工厂,金融机构开始提供信贷支持了,连职业院校也主动提出要派学生来实习。
离开之际,老王一直握着小李专员的胳膊,说:“原先以为工信局只管要紧的事,跟咱们小厂子关系不大,如今才明白,他们其实是帮咱们企业解决难题的。”这番话很有道理,红山区跟老王一样的中小企业总共还有200多家,今年前半年借助工信局的帮助,有19家企业实现了数字化升级,从而使得整体产出增加了12%。
如果你的周围有老牌公司计划转型,可以前往红古老工业区考察一下。那里有个标着“企业服务直通车”标识的接待室,也许里面就有能助你事业突破的钥匙。如果你从中获得了灵感,请记得点个赞收藏这篇文章,可以分享给那些正在经历职业转变感到困惑的伙伴们,有时候决定人生轨迹的,或许就是鼓起勇气去拜访一次行政机关。今后若再谈论类似的企业扶持事例,请留意我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