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和老陈一起吃饭,他的一番话让我感触很深。老陈在陕西合阳开了家农资店,已经做了十几年了。他突然告诉我一个让我很惊讶的事,说把他的店改造成了全县第一个用上数字技术的农资服务站。
农资店老板怎么想到要转型?
老陈拿出手机给我展示他店铺的新面貌,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同时说道:"去年四月,我正为生意发愁,合阳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同志们上门来考察,他们提及的'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数商兴农'这些概念,当时让我听得一头雾水。"
谈话继续,我才明白老陈面临三个主要难题:货物登记全凭笔记,导致常常出错;乡下人赊购的钱款,追讨起来十分麻烦;新型肥料宣传时,几乎无人愿意尝试,情况最坏时合阳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他甚至考虑过彻底放弃这份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局具体帮了什么忙?
重点在于有一次他们邀请了农业银行的人员到访,老陈说到此处目光闪亮,3月18日那个日子他印象非常深刻合阳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人员在他店内亲自指导他使用“数字乡村”平台,如今他店铺里所有业务都通过电子记录管理,农户们扫描二维码即可查询到产品来历和种植方法。
更让老陈感到惊讶的是,工信部门还帮忙安排了三次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学习活动。他试着创建了微信交流群,并且按时发布农业技术相关的短视频。上周刚好卖出了五吨水溶肥料,就是看了视频的农户通过微信直接下单成交的。
这样的转型能带来实际收益吗?
老陈拿账簿给我做了个说明,说电子记录让他核对数据的时间缩短了三成,可追溯平台让优质化肥的再次购买比例增加了四成,最明显的优势是靠"化肥加配套服务"的方案,整体赚钱比光卖产品时多了两成。
老陈手机上不断弹出的订单信息,让我明白了他说的"把店开在手机上"的含义。这其实反映了合阳县工业和信息化局正在推行的县域商业数字化升级改造的现状。
要是你周围有正在经历变革的旧式店铺,不妨把这个事例转给她们参考。在留言区写下"合阳经验"这四个字,我就能把老陈参与的那几个学习资料发给你。记得点个赞和收藏,下一回会具体说明他们那里推出的"五步实现数字化升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