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老张聚餐,感觉他跟变了个人一样。去年这个时候,他正为工厂智能化升级的事烦恼得掉头发,现在却满脸笑容地谈论着车间里的智能设备。老张是家中小型制造公司的负责人,他的情况或许能给那些也在进行转型的朋友们一些思路。看完这个故事,你就会明白,明确目标远比蛮干要有意义得多。
中小企业智能改造难在哪?
老张的工厂专门负责制造各种机械零件,2022年下半年的业务量比平时增加了三分之一,可是当前的生产能力实在无法满足需求。客户们不断催促交货时间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工人们被迫经常加班,甚至出现了不少抱怨的声音。质量检查环节也时常出现问题。更糟糕的是,年轻人都不愿意进入车间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者。他决定尝试引入智能化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但咨询了几家服务商后,发现方案费用高达数百万元,而且没有人能够保证改造后的实际效果。那阵子张师傅夜里总是睡不着,不停地抽烟,在单位里踱来踱去,瞅着那些锈迹斑斑的老设备,他连连摇头,心里直嘀咕:小公司难道就注定要被淘汰出局?
九月初某个下午,老张的一位在市经信局工作的朋友发给他一个文件,这份文件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发布的《中小企业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实施指南》。文件开篇第一句就吸引了他注意:“…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市场手段进行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以此减少技术改造费用…” 他最初并未在意,觉得这类“官方文件”与自己关联不大,便随意存放在了电脑文件夹里。十月底,区里安排了政策说明会,会上一位专家正好谈到了这份文件,并且列举了一个案例,说有家规模跟老张的工厂差不多,在获得资助后,实际花费比原计划少了将近四成。这个消息让老张很在意,会议一结束,他就赶紧上前索要了文件里的具体内容。
装备工业司政策怎么用?
老张回到家就仔细查看了文件,文件内容讲得很清楚,说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申请设备更新补助,特别扶持数字化、智能化的设备,连贷款利息减免都有单独的规定。他马上让技术人员根据工厂的设备记录逐项核对,那些陈旧的车床、铣床和液压机,竟然有七台达到了更换条件。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手册中另外提供了合作的辅助机构清单,这些机构都经过工信部门登记,可以放心避免被欺骗。
去年十一月,老张拿着相关文件前往区政务服务大厅提交申请,心里原本担心手续繁琐,但接待人员立刻给了他一张指引单,上面详细列明了需要提交的文件种类和审批需要的时间。申请过程中,由于一份设备检测的文件存在瑕疵,负责此事的职员还特地与检测单位沟通解决。元旦的前一个工作日,关于补助资金到账的短信通知响起时,老张正外出了解新机器,他高兴得差点把手机丢掉,认为国家确实在支持咱们小企业的发展。
智能改造后变化有多大?
今年春节过后,全新的自动化生产线开始正式运行。三台配备视觉检测功能的数控设备不分昼夜地运转,加工精确度由原先的误差±0.05毫米降低到了误差±0.02毫米,质量检验的通过率最初是92%,现在已经稳定维持在99%以上。老张最感到满意的是,借助装备工业司推荐的平台,他在工作场所可以即时了解所有机器的工作情况,哪些步骤进展缓慢、哪些设备需要维护,手机应用上都能清晰显示。上个月工厂承接了一项出口业务,客户来考察时,看到生产线上自动运作的机器和明确的数字化管理方法,立刻决定签订三年的长期合作协议。
老张在饭桌上向我说明了一下情况,他说除去补贴的部分,实际花费比最初打算的要少48万,用电量也降低了15个百分点,废料处理上省下来的材料费用每个月能有两万多元,以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年半左右就能把成本收回来。过去总认为智能化升级是种奢侈开销,如今才搞清楚,这其实是不可或缺的投入。要成功,必须找到正确的方法,老张点燃香烟,神情十分安心,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发布的那些政策,并非只是空洞的条文,而是真正能够协助我们处理具体事务的有效指南。
老张如今不再需要时刻关注工厂的运作了,他会有空参加工信部举办的针对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升级学习活动。他经常提到:我们这样的小企业转变方向比较灵活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但前提是要明确目标。他诚恳地提醒那些还在犹豫不决的企业主,应该多留意装备工业司发布的相关措施,以免因为迟疑而错失良机。如果周围的朋友正为公司的转型感到困惑,可以分享老张的这段经历给他们,也许能启发他们找到新的发展路径。如果觉得内容有价值,请进行点赞和收藏,要持续关注我,我之后会提供更多关于小企业如何利用政策优势实现发展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