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位在洛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作的朋友小林,前阵子跟我谈起他在那里工作的感受。他刚进入体制,在工信局这两年的经历,对许多刚起步的年轻人或许有借鉴意义。
为什么选择在洛阳市工信局工作?
小林三年前研究生毕业之后,没有接受北京那家外资公司的高薪工作机会,而是决定回到故乡洛阳,在工信局任职。他表示,他的爷爷是洛阳拖拉机厂的资深员工,他的父亲在洛阳石化工作了三十多年,他本人也是希望为洛阳的工业进步出一份力。
小林开始工作后了解到,工信局的业务比他原先设想的要复杂得多。他不仅需要分析相关法规条文,还要亲自到公司进行考察。当他第一次到耐火材料制造企业考察时,亲眼目睹工人在酷热条件下作业的情景,才深刻明白"实体经济"这四个字所蕴含的意义。
工信局工作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去年三月,小林碰上件棘手的事。单位要搞"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扶持项目,领导就这项工作分配了信息统计的任务给他。面对成千上万公司的资料,他连续一周加班加点还是理不清头绪。在办公室里面对着高高的文件材料发愁,甚至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
他正忙得团团转,处长的话让他豁然开朗洛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说工业工作不能只看数字,得像经验丰富的医生那样,既要看统计资料,也要到车间里去实际看看。第二天洛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小林就跟着负责人去了高新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实现突破?
小林去了一家位于洛阳的装备制造企业,考察了他们的数字化车间。这家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即时收集并处理生产信息。受到启发后,小林回到单位,和同事们一起改进了调研计划。他们决定以企业实际状况为参考,来调整相关政策。
历时两个月,他们最终选出了128家重点扶持的公司,制定的培养计划得到了市级领导的一致赞扬。小林通过这次经历认识到,工业数字化建设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还必须学会将技术与相关政策有效融合。
年轻人在工信局如何快速成长?
现在的小林能够单独负责专项调研报告的撰写,并且成功获得了工信系统内部的"数字化管理师"资格认证。去年12月,他参与的"洛阳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项目得到了省级层面的认可。
他谈到,在工信局任职期间,最让他感到满足的是,亲眼见证自己参与构思的法规切实有效地协助公司摆脱困境。举例来说,上周他收到了一家生产轴承公司的致谢函,信中提到,凭借技术革新补助措施,该公司得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升级,这种收获的幸福感,远胜于在大城市领取丰厚的薪资。
如果你对洛阳制造业进步感兴趣,想获取更多切实的指导方针,请予以点拨和关注。将此分享给周围或许有需求的人,让有效的措施助力更多公司进步。
(文中涉及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