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假期刚结束就恢复工作,老张就为此在办公室里吸了半包烟感到发愁。他是咱们公司的合规负责人,手里面拿着最新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暂行)》——也就是大家习惯称呼的 25 号令,为此他紧锁眉头。要明白,这个二十五号文件并非无关紧要,它对工业和信息技术行业的数据保护制定了更具体、更严苛的标准,一旦疏忽,企业或许就要遭遇严重后果。如何让全体员工都认真对待,并且顺利通过审查,成了老张那阵子最困扰的问题。
25号令适用于哪些企业?
老张虽然天天接触各种规章制度,但在收到25号令时,他还是先逐条核对了它的具体适用对象。毕竟,只有搞清楚哪些人必须遵守,接下来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25号令规定,凡是涉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进行采集、保存、加工、发送,或是将这类数据传输到海外的行为,以及相关的安全监督工作,都要按照这个文件来执行。这个领域相当广阔,像我们经营制造业数据、处理客户资料的公司,毫无疑问属于标准范畴。老张感叹,现在所有人都要更加小心谨慎了。
企业未合规有什么后果?
老张心里非常清楚,二十五号文件的下发,绝非小事。他特意把其中的处罚条款用红笔圈起来,仔细研读。一旦违反规定,后果相当严重,可能会面临责令纠正、受到告诫,严重的会被处以罚款,甚至还会追究主管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更为关键的是,要是因数据出现漏洞导致业务中断,造成的损失将难以计算。老张一想到这个,就再也待不下去了,他马上就去向公司最高负责人说明了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25号令,负责人听后也是神色严肃,当场就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让老张完全负责确保二十五号文件能够顺利实施。
合规流程要怎么走?
接受了工作安排,老张马上把 IT 部门、业务部门、法务部门的一些关键人员聚集到一起,在会客室里举行了一场持续了整个白天的讨论会。首先进行的是资料整理工作。二十五号文件对资料进行归类和分级管理有详细规定,不清楚自己手头资料的具体情况,之后的安全防范工作就无法开展。信息技术部门的人员通宵工作,将公司所有系统和业务流程中的数据都检查了一遍,整理出了一份详尽的数据记录表。接下来,开展风险分析工作。针对已经整理的数据,尤其是关键数据和核心数据,张师傅邀请了外部安全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实施了全面的风险分析,识别出若干个潜在的安全风险点。然后,着手拟定改进措施方案。依照风险分析所提供的指引,各个部门分别承担起自己的职责,信息技术部门着力提升数据加密和访问权限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手段,业务部门着手整理数据处理的各个环节,法律事务部门则对相关合同内容和个人信息保护规则进行了修订,那段时间,张师傅的工作室里灯光常常彻夜通明。
整改遇到了哪些困难?
实施起来相当困难,调整期间,各种棘手问题接连不断。以信息处理为例,部分存档资料形态各异,处理时颇为费神,技术部门的人员连续多日通宵达旦。此外,职员对资料保密的看法,也是一个难题。尽管举办了若干次学习活动,但仍有部分人持无所谓的态度,认为资料保密与自己关系不大。老张没有其他办法,于是与人力资源部门合作,将数据安全的工作准则加进了员工的业绩评估里面,这样人们才开始真正地加以关注。七月份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个业务系统因为权限的变更出了点小差错,几乎导致了资料的外泄,这让老张立刻派人去检查,好在察觉得很快,没有引发重大的问题。这件事情也让大家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让大家清楚地明白二十五号的规定不是说说而已。
最终通过合规检查了吗?
半年的时间过去了,今年九月,公司接受了上级机构的二十五号令合规审查。审查当天,老张虽然心里有些不安,但因为准备得很周全,需要的资料和措施都准备妥当。审查人员认真核对了我们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风险评估报告以及整改记录,并且在现场检查了几个系统的安全设置情况。没几天,就有令人振奋的消息,单位圆满完成了合规审查,评审团对我们修正的成果表示认可。得知这个消息,老张终于大大地松了口气工业和信息化部25号令,疲惫的脸上首次浮现出许久不见的喜悦。
如今再回想起来,尽管经历颇为不易,但 25 号令的顺利实施,确实让公司的数据安全得到了极大巩固。它不仅有效防止了法律方面的问题,还让公司的整体数据管理能力有了明显进步。老张常常告诉我们,遵循 25 号令,并非只是为了通过审查,而是企业自身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老张的这段经历,或许能为那些正在应对25号令的企业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如果觉得内容有价值,请记得进行点赞、发表评论和保存,同时欢迎关注我,后面会持续分享更多关于行业合规的实用知识。如果有任何想法或问题,也欢迎在评论区互动讨论,我们共同致力于提升数据保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