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制造业同行们都在讨论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二十五号文件,我认识的一位企业家的情况很有代表性。他仅用三个月,情绪由紧张转为平静,把这项新规定当作了公司进步的动力,现在咱们就来谈谈他是如何把握住这项政策带来的机遇的。
25号令对生产企业影响
老张在东莞经营一家五金制造企业,去年底承接了一项重要业务。一月份他在浏览政策信息时,偶然了解到二十五号规定将于三月一日起生效,其中关于生产环节信息化记录的要求让他感到担忧。工厂目前仍在使用五年前的纸质记录本,每月库存清点都需要额外工作来核实数据,如果需要查询来源信息,车间负责人必须翻找旧档案。那天晚上他逐字研读文件,意识到不仅溯源制度需要调整,连生产流程也要做出改变。生产企业合规要求新增了许多要求,例如设备能源消耗信息必须即时传送,这不是简单补充些资料就能解决的。
生产企业合规要求
春节假期刚结束上班当天,老张就召集了技术部门与生产车间开讨论会。技术员小王提出的计划让老张感到左右为难:部署MES系统需要先拿出二十多万资金,并且施工时间至少要持续45天。但是订单规定三月十五日必须完成首批产品交付,若进行停产改造就有可能违背合同约定。老张最终决定采取两阶段策略:首先投入三万元安装了基础版工序追踪软件,让各班组负责人通过平板电脑扫描条形码登记生产流程,同时通知供应商同时提交材料批次的电子证明文件。这期间他最怕接到监管部门的核查电话,毕竟25号令核查重点里面清楚说明,在过渡阶段将重点审核物资来源的完备性。有一次区里前来考察,发现他们部分实现了数字化的记录簿,虽然尚未符合标准,但数据记录很清楚工业和信息化部25号令,相关职员建议他们马上改进系统,并且赠送了本《数字化升级手册》。
25号令核查重点
三月份刚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25号令,系统还在调试阶段,老张忽然收到了市监局要进行核查的通知。那天他提前把临时的追溯数据打印出来装订好,和技术人员一起在车间等候。检查人员确实询问了原料检验的相关资料,幸好软件能够调取到去年十二月份至今的扫码数据,虽然这个系统不是实时的,但记录的时间顺序很清晰。不过,在能耗数据这一项上遇到了难题,老式的冲床没有配备智能电表,只能用每月的电费单据来解释。送走检查组后,老张立刻拍板:剩下的设备改造不能拖,但得生产企业改造方案。
生产企业改造方案
这次检查帮老张找到了解决方法,他没有购买整套MES系统,而是着重弥补不足之处:花了八万元安装了智能数据采集设备,将重要机器接入云平台;要求软件商设计简洁的报表功能,能自动生成能源消耗数据。最巧妙的是,他主动将新标准中的“环保生产要求”加入升级计划,给车间更换了新的节能灯具,这样每月可以节省三千多度电。四月份刚开始改造的时候,订单就进入了大规模生产阶段,新系统里每个五金件都配有一个独立的二维码,客户在来工厂考察的时候扫了一下,就能查到原材料的出处和加工的日期,于是当场又订购了第二阶段的订单,现在老张经常跟其他同行讲,二十五号文件看似是一道难关,实际上却是帮助企业把粗放式管理的各种漏洞都补上了。
归根结底,这项措施并非为了给公司制造麻烦,而是促使所有单位采用“防滑轮胎”。倘若您的单位也碰上这样的更新挑战,欢迎在留言区讨论本行业的具体情况,咱们一起想办法25 号令转化成发展的助推器认为有价值的上司请记得点喜欢和存档,以便下次检查时能有个借鉴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