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有一位名叫老张的智能门锁开发人员,上个月几乎因为产品认证的事务而失去一笔价值百万的订单。客户在审核中发现他们的电磁兼容性检测文件不符合标准,要求在一周之内提交新的检验文件,否则合同将自动作废。
工业和信息化部五所检测流程?老张连夜带着样品前往广州。在工信部的第五研究所电磁兼容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部 五所,工程师首先确认了产品编号和提交的文件工业和信息化部 五所,接着在微波暗室中实施了辐射干扰检测。检测从上午九点延续到下午五点,期间三次调整了相关设置,最终勉强达标。
五所认证需要哪些材料?这次紧急送检让老张费了不少事。申请表原有三页,但因填写不合要求,被退了两次,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没盖公章,产品说明书上的技术参数和样机核对时也出了错。后来在窗口人员的指点下,他才补齐了包含无线模块型号核准证在内的十项材料。
五所认证通常几天出结果?老张在走加急通道后的第四天,收到了电子版的检测单子。这个流程比常规时间快了三天,不过加急的钱几乎要赶上一般认证的两倍那么多。更麻烦的是,他为了弄好测试时发现的滤波电路毛病,在 新塘镇的电子零件铺和检测点之间跑来跑去,一共去了四次。
五所报告在行业认可度?老张把盖有红色CMA印章的检测报告递给客户看后,对方立刻撤销了要终止合同的打算。采购部经理说,他们查了全国所有认证机构的记录,发现工业和信息化部五所提交的检测记录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登记资料最齐全,所以比其他独立的检测单位更有证明力。
老张最近形成了一种做法,每次开发新产品前都要联系五所的工程部门打电话询问情况。以上周那个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产品为例,仅仅是前期交流过程中产生的邮件记录就多达78份。他经常表示,与可能面临的数十万元罚款和订单减少相比,这点咨询的开销完全不值一提。如果你在产品认证方面遇到难题,不妨将这份经验点赞或收藏起来,或许将来某个时刻会派上用场。